小嬰兒躺在床上、抱在懷裡時,有沒有發現小嬰兒會斷斷續續發出一些像ㄣ、ㄚ、ㄇ的延續音,據文獻指出 --- 這是嬰兒在幫助自己改善語言技巧的方法,而進行的私人自我對談(private conversation)。所以說,小嬰兒也需要個人的時間來練習牙牙學語唷!

1992Leach研究發現,嬰兒是不是喜歡說話,有一部分的因素是來自於她們周遭環境成人所提供的刺激。因此,我們需要時常跟小嬰兒說說話、聽聽她在說些什麼,適時給予適當的刺激。多跟孩子互動、多說一點

在跟小嬰兒玩得時候,如果小嬰兒表現出很想要互動的模樣,像伸手靠近我們時,就可以移靠近小嬰兒一點,或是抱起來,調整好和與小嬰兒的位置,方便彼此能做視覺上的接觸。互動時彼此也會一句來一句去的ㄣㄣㄚㄚ,好像彼此在說話一樣。小嬰兒正是藉由所發出的聲音,來回應聽到的聲音。

互動過程中,仔細聆聽小嬰兒所發出的聲音,可以發現很多訊息唷!

像小嬰兒沒有發出聲音的時候,我們可以先模仿像ㄣ、ㄚ、ㄇ的延續音,也就是先模仿她的聲音,然後再暫停。這種先模仿、後暫停的方式,能鼓勵小嬰兒自己再多發出聲音,練習牙牙學語的技巧。而且嬰兒牙牙學語時期的自在性、流暢性和複雜性,都跟成長後學習使用表達性語言的自在性與速度有很高比率的關係。

假如聽到小嬰兒發出一個可以分辨的聲音時,我們可以像鸚鵡一樣模仿剛剛的聲音,跟她產生互動。也可以在說話過程裡加上一點變化,輪到我們說的時候,給小嬰兒一個新的牙牙學語聲音。這時也可以多多觀察看看,小嬰兒有沒有在模仿我們剛剛發出的聲音。

根據Fogel2001的研究發現,在小嬰兒能區辨其他人的臉部表情的差異前,小嬰兒可以偵測到聲音中不同的情緒。像小嬰兒在五個月大時,對於稱讚的聲音能維持比不稱讚的聲音長的聆聽度。所以我們適時給小嬰兒正向的肯定,能鼓勵小嬰兒繼續練習牙牙學語。    

參考資料_《嬰幼兒的創意資源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irym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