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舞蹈治療師楊琇玲指出,親子遊戲的概念可以區分成“Game”與“Play”。Game與Play都有遊戲的意涵,但差別在哪呢?所謂的Game,就是指約定成俗、已有既定規則的遊戲,例如像大富翁,規定就是必須依骰子的點數往前跳,若往後跳或亂跳就是錯誤的。Game其實已有既定社群互動的模組,若孩子對於規則不了解,就很難執行這個遊戲;Play就不一樣了,它沒有既定的規則,可以打破約束的框架。即使是亂丟東西或重複動作的行為都是Play,大人看起來雖然沒秩序,但其實「孩子有自己找到事物內在秩序的邏輯」,對大人而言沒意義,不代表對小孩而言沒意義,所以玩耍的過程相當重要。
適度競爭帶來進步,過度競爭適得其反
相較於Play而言,Game比較具有競爭意味,結果的輸贏更顯重要。Game有優點也有缺點,優點是幫助孩子瞭解與他人互動的社交規範、適度的競爭感也可以激發孩子想改變現狀的上進心,缺點則是較不能刺激孩子的創意與想像力,孩子可能也不懂「為什麼必須要這樣做,而不是那樣做?」而且適度的競爭感雖然可以幫助孩子進步、適度的挫折感也能訓練忍耐力,但若超過可負荷的範圍,孩子也會變成得失心太重、挫折感太高,甚至根本不想再嘗試;至於Play則是藉由玩耍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與創意,比較趨向滿足個人的需求;Game的概念則是與他人互動的需求,並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,而是依不同需求的目的而定。
目前分類:Experience (12)
- Apr 24 Tue 2012 10:59
拉近你與寶貝之間的距離-“Play”與“Game”不相同
- Apr 18 Wed 2012 16:32
媽媽的玩具 孩子的玩具
在去年年底與今年初交會之際,法國時尚精品愛馬仕Hermès 為新推出的絲巾提出以摺紙概念訴求廣告-Let's Origami!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zhfeMFefKc&noredirect=1
愛馬仕絲巾上的圖案一向是上流社會趨之若鶩的玩物,更是許多媽媽們收藏品之一,更可比擬大人世界的玩具。此次推出,還有摺紙步驟,當然,最後成型是愛馬仕象徵-馬。
- Apr 17 Tue 2012 18:13
桌上遊戲 玩樂中學習
還記得小時候,媽媽不准我們在家裡玩有關紙牌類的遊戲,導致經由年歲的增加,總覺得在過年期間很囧,因為什麼遊戲都不會,還好,大家肯教(因為缺人),不過看過一系列相關的桌遊介紹,實在很想跟以前的老媽說:博奕或桌上遊戲,是可以激發腦力的活動!不但增加反應力,也可以培養觀察立即增進邏輯思考,不單只是為了單純的玩樂,而是需要思考,找到致勝的方法,而且隨著參賽者的不同,遊戲的難度也會產生變化,每進行一場遊戲,都得「全盤思考」,若全家一起進行,還可增加親子時光。
桌上遊戲的類型非常多元,家長可以針對孩子有興趣或能力所及的部分去選擇。若是第一次接觸桌上遊戲,建議可參考下列十一款。
- Apr 16 Mon 2012 17:13
好習慣養成-玩具收納
從過年到到三月、四月,我想孩子的手邊就有收到很多玩具吧!以自己的孩子為例,過年有爸爸送的遙控汽車、平時也不定期會收到哪個親戚送的小玩具,當然不能遺漏兒童節這個孩子豐收的日子,除了這些,學校也會準備小玩具當禮物,我想,有孩子的家庭,一定會常有「玩具收不完」、「玩具到處丟」的困擾!養成孩子隨手收好玩具是一項學問,引導他做的同時,大人必須以身作則!帶著一起做,甚至製造競賽的趣味感,不要認為孩子小他做不到,他們有天生的仿效能力,只要你幫忙多提醒幾次、跟著做,否則待他長大致4、5歲,開始能夠組織語言與你應對,就來難養成這份好習慣了!
通關密語,自動自發收玩具 摘錄「2010-06親子天下雜誌13期」
- Sep 21 Wed 2011 14:38
牙牙學語時,多陪孩子說說話!
小嬰兒躺在床上、抱在懷裡時,有沒有發現小嬰兒會斷斷續續發出一些像ㄣ、ㄚ、ㄇ的延續音,據文獻指出 --- 這是嬰兒在幫助自己改善語言技巧的方法,而進行的私人自我對談(private conversation)。所以說,小嬰兒也需要個人的時間來練習牙牙學語唷!
據1992年Leach研究發現,嬰兒是不是喜歡說話,有一部分的因素是來自於她們周遭環境成人所提供的刺激。因此,我們需要時常跟小嬰兒說說話、聽聽她在說些什麼,適時給予適當的刺激。
在跟小嬰兒玩得時候,如果小嬰兒表現出很想要互動的模樣,像伸手靠近我們時,就可以移靠近小嬰兒一點,或是抱起來,調整好和與小嬰兒的位置,方便彼此能做視覺上的接觸。互動時彼此也會一句來一句去的ㄣㄣㄚㄚ,好像彼此在說話一樣。小嬰兒正是藉由所發出的聲音,來回應聽到的聲音。
互動過程中,仔細聆聽小嬰兒所發出的聲音,可以發現很多訊息唷!
像小嬰兒沒有發出聲音的時候,我們可以先模仿像ㄣ、ㄚ、ㄇ的延續音,也就是先模仿她的聲音,然後再暫停。這種先模仿、後暫停的方式,能鼓勵小嬰兒自己再多發出聲音,練習牙牙學語的技巧。而且嬰兒牙牙學語時期的自在性、流暢性和複雜性,都跟成長後學習使用表達性語言的自在性與速度有很高比率的關係。
- Sep 19 Mon 2011 23:07
小寶貝該念、讀什麼,才容易學會…
小寶貝的語言發展,是透過日常生活中來學習的。
當我們大人說著“有意義的語言”時,小寶貝就會自然吸收這些聽到的語言,累積並漸漸成為“有意義的概念”。
當小寶貝蹦蹦跳跳跑到廚房,拉著媽咪不停叫著:『Mommy~Mommy~』,這時候媽咪會停下來問她:『是不是要喝牛奶?』。
像媽咪說的“喝牛奶”對小寶貝來說就是有意義的語言,當喝著媽咪泡的牛奶時,這對小寶貝來說就是有意義的行為。經過一次、兩次、三次的累積,小寶貝對“喝牛奶”的行為、語言,有更深的認識,開始了解對於“喝牛奶”的意義。假如,我們大人只是告訴她,這是“喝牛奶”、“牛奶”等單字。這種只用說的過程,沒有看到、使用到、體驗過或是動作輔助,對小寶貝而言,是很難形成有意義的行為。也就沒辦法真正學習到什麼是“喝牛奶”、“牛奶”。
所以小寶貝的語言讓她在記憶中記得基本的概念,用這些概念來說她想要說的,來了解大人的意思。
- Sep 08 Thu 2011 14:24
學齡前的小朋友最需要什麼?
學齡前的小朋友最需要的,是在安全自在的環境裡面,自由探索周遭的世界。
像:
‧小Baby把球球放到盒子裡,再倒出來,一直重複玩,玩得好開心。
‧兩歲的弟弟看到媽媽從袋子裡拿出東西放到桌上。
他馬上爬到椅子上,好奇的邊指著蛋糕邊問媽媽:「媽媽,這是什麼?」
- Feb 25 Fri 2011 16:06
小義博的創意燈籠
嗨!妳在拍我嗎?
上星期六小義博和媽媽來公司跟我們一起去球場打球,到球場後小義博,就負責吃吃最愛的熱狗,當小小計分員,今年剛上幼幼班的小義博很聰明喔!當計分員時,每翻一個數字他就會大聲念出來而且還有口訣(柺杖1、鴨鴨2、蝴蝶3~~還會故意念把6唸成9然後突然哈哈大笑的說這不是9是6啦!),或是抱媽媽的大腿,我懷疑他晚上有兼差,因為他超級愛抱長長的柱子,抱到柱子就開始跳舞,或是像無尾熊一樣抱著不放,抱柱子跳舞是他前陣子來公司娛樂這些叔叔阿姨的戲碼-很有表演慾的小孩,超可愛的。
- Feb 19 Sat 2011 19:17
童話世界安徒生世界特展-台中國美館
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,聽過許多的童話故事,小錫兵、醜小鴨、拇指姑娘、國王的新衣、美人魚等等,這些耳熟能詳又充滿想像力、詼諧、諷刺的故事,都是出自童話大師安徒生創作,童話與說故事是人類透過想像的故事來描述真實世界,揭開深藏於人性與自我深處的真相。
知道這是什麼故事的主角嗎?
展覽裡面有很多的設計讓大小朋友一起互動動動手,非常適合帶小朋友一起去看展,連大人都搶這玩,不愛金幣還有銀幣、銅幣,誰不愛金幣啊!
- Feb 15 Tue 2011 14:01
小豆豆的第一本手掌硬頁書
人物介紹:姚豆豆9個月大的妹妹
媽媽說我是大眼妹!
喜好:下顎長了兩個小門牙,現在最喜歡將抓到的任何東西,往嘴裡塞,來則不拒。(書、玩偶、手機、紙等等…)
- Jan 23 Sun 2011 15:51
我做爸爸了!
我的寶貝哭了,她怎麼了?
是不是她哪裡不舒服了?餓了?尿濕了?生病了?鬧脾氣了?還是又來了,總是沒法讓我們好好安靜的吃頓飯?
在成人的世界裡,哭泣是情緒的發洩,伴隨著悲傷、快樂、憤怒,甚至常被聯想成負面的反應;但在孩子的世界裡,哭卻有別於大人世界的理由,只是,我們好難聽得懂,沒耐心聽的時候,只想趕緊安撫她閉嘴。
小寶貝的哭,大多時間都是正常的、健康的,她們不是想使喚你,或毀掉你的日子,她們只是小小孩~非常簡單。哭泣,只是她們想跟爸媽說話的一種方式:我要睡了、我想吃東西、我吃飽了、我愛妳、、,哇~真的好難聽得懂喔,是啊,這不就是升級當了爸爸、媽媽的驕傲與特權,小寶貝的話,也相信只有您最懂!多一份耐心傾聽,多一分觀察的心,會有許多新發現的,只要您給對了回應,簡單的回應,事情就全然不同了!
- Jan 21 Fri 2011 16:46
她們的眼裡究竟看到了什麼?
一個神情、一個笑聲,就可以讓大人的世界,笑了;
一份簡單、一份單純,就可以讓孩子的世界,笑了。
她們的眼裡看到的是什麼?她們又是在笑著什麼,如此開心?
視角不同,感受自然不同,大人理解孩子的世界,大不相同。就因為我們鮮少彎下腰來、趴在地面上,看看孩子視覺的角度,試試孩子觸摸的幅度;就因為我們總喜歡將孩子高高舉起,要她們學著看看我們的視角,聽聽大人高度的聲音。